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21/3/28 法鼓傳薪 許永河分享東初禪寺故事

六年前3月28日,寶雲寺重建落成啟用;六年後同一天,「法鼓傳薪~傳承與開創」第一場講座於寶雲別苑展開,聖嚴師父早期在家弟子、成功大學經濟學系許永河教授以「我從東初禪寺走來」為題,分享早年在美國追隨聖嚴師父的故事。90多位中部各區悅眾、勸募會員、各會團義工從點亮寶雲出發,一起跟著許教授回到學佛求法的初心,再接再厲點亮東初。

「聖嚴師父的一生,讓我們看到佛法的實踐歷程。」寺院管理副都監果理法師關懷時,感恩許永河教授將30多年前師父在美國的點滴故事,原汁原味與大家分享,並讚歎許教授從美國到臺灣,求法學法的過程始終如一,無論當年的師父、現今的方丈和尚到臺南,他都是金剛護法,期許大家共相勉勵,「一起把佛法傳出去!」

生命是怎麼回事?如何安身立命?許教授回憶30歲前,自己一直在摸索生命的意義。從小隨母親至市場賣家裡種的青菜,看著人來人往的臉上擺著「苦」字,及至大學畢業、就業,而後辭職赴美就學,對生命仍充滿疑問,直到走進東初禪寺,遇見聖嚴師父,才找到安身立命的方向。「當年跟在師父身旁,看到師父度眾生的悲願行誼、在西方社會艱辛弘化,讓我的生命得到了無限啟發,不僅找回了自己,生命也從此有了方向及成長。」

「不是為自己,而是為眾生。」許教授表示,自己一直在學習師父面對眾生的態度,體會到「智慧和福德才能解決生命問題。」也因此從美國到臺灣,自己都以感恩、報恩的心當義工,包括在臺南分院擔任聖嚴書院講師、受邀弘講,將知道的佛法與人分享。

東初禪寺是聖嚴師父第一個創辦的道場,許教授談起師父最初購置的東初禪寺,因空間不敷使用,之後搬至對街的三層樓建築,每層樓、每處空間都充分運用,像是地下室齋堂的地板,禪七期間就是禪眾打地鋪的寮房。「師父一心只想把佛法傳遞出去!」他提到師父體弱,當時走進寺院,都會聞到地下室的大寮傳來中藥味,「師父四處奔走弘法,靠著喝中藥湯來調身補氣。」

師父為法鼓山體系所建立的弘化傳統,很多是從東初禪寺開始,例如:傳授第一屆在家菩薩戒、第一次傳法(對象為西方弟子)、開辦禪七、師父諸多著作等等,都是在東初禪寺完成。許教授分享自己收藏的老照片,回想每週日上午的禪坐、觀音法會,以及下午的講經,「最歡喜的是打禪七時,晚上師父開示,這是禪眾每天最期待的時刻,大家輕鬆圍坐在師父前聽開示。此時師父一改白天的嚴肅,以禪師特有的活潑逗教方式,用話語逗得大家或會心微笑,或哈哈大笑,達到一緊一鬆的效果。師父開示完畢,大家又回到自己的位置,面壁用功,直到安板。」由於眾生需要,2014年東初禪寺動土擴建,工程即將完竣,許教授回到原點不忘初心,提醒著眾人:「我們的法鼓山在哪裡?」

「一句話都是一段故事,領受佛法受用無窮!」資深勸募會員蘇淑貞菩薩感恩能聆聽講座,回想自己一路在法鼓山學佛,煩惱減輕了、智慧增加了,「日後我會更積極分享佛法,作別人的貴人,以報師恩。」

「初發心的力量,讓我走在學佛路上充滿信心。」六年前於寶雲寺落成當天皈依的蔡欣怡菩薩表示,聽了許教授的分享,覺得自己做的很少,日後會督促自我精進,用身口意影響他人來學佛。資深義工李淑君菩薩也表示,這場演講讓她再次提起初發心,「為什麼跟著師父?為什麼來法鼓山?」師父的法鼓山已經建好,我們還要繼續努力。

◎文:陳逸慧

◎圖:黃仁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