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19/9/1 研修《六祖壇經》 青年找到生命核心價值

引領青年朋友從佛法經典裡,思考人生的方向,找到生命的價值,寶雲寺自8月29日至9月1日,以「發現生命中的核心價值」為主題,舉行一連四天的「經典.生活研修營」,由弘化專案召集人果慨法師、寶雲寺監院常慧法師及臺中法青團隊,引領65位青年學員從「教、觀、用」三大面向的課程,深入六祖惠能大師的傳世經典《六祖壇經》。
印度佛法的中國化,統合於隋代智者大師;開展出生活化的實踐,是唐代惠能大師,而「日常即修行」為中國禪宗最大特色。「佛祖之要,教觀而已矣」,營隊一開始的總說,果慨法師引用智者大師的話,說明「教」是佛陀與祖師大德開示的義理,引導我們正確觀念與方向;「觀」是指修行方法,當「教」、「觀」並行不悖,加上落實於日常生活的「用」,方能帶領我們走上自覺覺他、具足智慧慈悲的成佛之路。
在「教」的課程中,果慨法師將《六祖壇經》十品的內容分為自述生平、摩訶般若、接引弟子三大類。「自性清淨」是《壇經》的重心,法師提到六祖因聽到《金剛經》中「因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而有所悟,說明修行的須以無我的態度,隨順當下因緣,最重要的是先發菩提心。法師表示,聖嚴師父曾教導我們「修行以人天法為基礎、解脫法為過程、菩薩道為根本。」從解脫道走上菩薩道,方是具足智慧慈悲的成佛之道。
「既說自性清淨,為什麼還會有無明煩惱?」課堂上,學員提出問題。「因為有一個我,」果慨法師說明一切現象不離空的自性,眾生不離覺的佛性,「無住」是指沒有那個執著主觀的我,「修行不僅要『自覺』,遇事能自我覺照,不讓自己起煩惱,從而生起智慧;還要能『覺他』,也就是不讓他人起煩惱,進而幫助他人消融煩惱,也就是慈悲。」
「捨掉念頭,體驗身心單純的狀態。」在「觀」的課程裡,常慧法師帶學員練習放鬆、拉筋、大休息、打坐等,引導學員覺察身心的狀態。「唯有定的基礎,才有慧的作用。」法師以《六祖壇經‧定慧品》的觀念,循序教導學員練習放鬆、體驗呼吸、自我觀照、捨去念頭,踏實熟練安心之法。
每天於「教」、「觀」課程後,安排「用」的課程探討。「回想生活中,你會容易因別人的看法,而影響判斷或選擇嗎?」「與長輩或家人觀念不同時,如何幫自己處理內在的心情?」透過分組問題討論、觀看影片、互動遊戲,法師與法青團隊一起引領學員回溯過去人生經驗,分享生命體會,釐清既有的慣性思考與價值觀。
其中在「自己卡關」和「菩薩下凡」活動中,學員們以不具名紙卡,寫下自己的煩惱並貼到牆上,再由其他學員取下卡片,寫下解決問題的方法,再貼回牆上。當學員拿回自己的卡片時,每個人都有共同的感動:「寫自己的煩惱時,可以隨意流暢,回應別人的煩惱時,很認真去思考如何幫忙解決問題,也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能夠幫助對方。」這樣的體驗,也讓學員領會到《壇經》所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原來助人的菩提心,人人都有。
研修營最後進行一場拼圖活動,每位學員拿到一塊黑白線條的拼圖,各自上色後再做拼組。當看到最後完成的「人間淨土」畫作,大家既驚訝又驚歎,手中那片不知內容的拼圖,原來是人間淨土的一部分。
早晚課誦讀《六祖壇經》、上課、打坐、小組討論、出坡,四天三夜一起生活、學習和實踐,年輕的心收穫滿滿,除了課堂上不時提問、課後圍繞法師們請法,大堂分享時,學員個個踴躍上台:「原來禪修的每個動作,背後都有意義。」「法師的講解,讓我們明白自己要走的是大乘菩薩道,而不是停留在解脫道。」
「修行不怕錯,就怕不能覺。」寺院管理女眾副都監果理法師最後一天到場關懷時,勉勵學員將研修營中所學到的觀念、方法和日常運用,帶回去練習用功,同時也要常回道場熏習。學員們發願回去後繼續用方法,期許與人分享佛法,為發揚佛教盡一份心力。
◎圖、文:寶雲寺 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