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19/08/18 大學院教育落實中部 文理學院開辦碩士學分班

法鼓文理學院依循聖嚴師父理念首創的「社會企業與心靈環保碩士學分班」,9月首度在臺中寶雲寺開班。8月17日下午,人文社會學群學群長陳定銘率同師資群,包括佛教學系主任鄧偉仁、生命教育學程助理教授辜琮瑜等,專程從臺北來到寶雲寺進行招生說明,寺院管理女眾副都監果理法師、監院常慧法師、法行會首任會長彭作奎教授都一同與會,共60位有興趣的民眾到場聆聽,現場Q&A提問交流、學長分享,迴響熱烈。
「寶雲寺自2015年落成以來,努力推動大普化、大關懷教育,今年大學院教育在臺中開辦,代表著法鼓山三大教育在中部完整落實。」果理法師致詞時,特別說明文理學院能於臺中開辦碩士學分班,緣於寶雲寺建築符合教育部辦學規定。而說明會當天,適逢31年前師父首次來臺中弘講的日期,5年前寶雲寺為落成舉辦的法華講座第一場,也剛好在相同時間點,空間及時間的殊勝因緣,顯示師父辦教育的願心於中部地區接續、實踐與開展。
這次學分班共開辦「佛教與企業倫理」、「心靈環保與生命教育」兩門課,陳定銘學群長說明課程內容、特色和師資。結合禪修是學分班的一大特色,負責禪修實作與體驗課程的常慧法師表示,透過禪修才有安定的心去觀照外在環境,「戒定慧的工夫需不斷練習,藉由禪修來認識自己的心,最後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和行為。」
辜琮瑜助理教授介紹「心靈環保與生命教育」的課程規畫,包含:自我生命探索、各種不同關係及倫理思惟、生活和社會實踐,以及法鼓山核心思想「禪」等四組面向的課程。從心靈環保入手,培養學生成為社會的良善種子,進而發揮影響力來淨化世界。
「宗教是可以改進全世界生活與環境的力量。」鄧偉仁主任說明「佛教與企業倫理」的課程理念,提到佛法智慧可以提供企業需要的倫理。師資群之一彭作奎教授則說明,科技是提高生產力的關鍵,如果能從佛法利己利他的角度,做為未來產業策略或企業家的倫理指標,社會將能更加和諧。
於臺北修習學分班、身為企業負責人的學生陳明珠,上台分享修課過程中,練習去了解自己,明白如何將佛法運用在人生和企業上,讓她受益良多,進而接引五位朋友來上學分班。「從佛法角度來學習如何做慈善、做生意及做決定,它是一門利人利己的心靈環保經濟學。」同為臺北學分班學生鄭逢緯分享,課程解行並重,也讓他體會出如何咀嚼、掌握不同的生命階段。
◎文:陳逸慧
◎圖:趙炳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