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19/07/14 循著法鼓山方向 護法悅眾共行菩薩道

「只要是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所做的事,就是法鼓山的方向!」7月14日上午,法鼓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來到寶雲寺,與寺院管理副都監果理法師、監院常慧法師、常住法師們,以及中部各地區護法悅眾等,近三百位四眾弟子相聚三樓大殿,一起共讀《法鼓山的方向──萬行菩薩》。在聖嚴師父圓寂十週年之際,重溫師父過去到各地關懷時,對四眾弟子的期勉及叮嚀。
法鼓文化二月份出版《法鼓山的方向》共有六冊,收錄了1989至2009年聖嚴師父的重要開示、關懷及勉勵,「這套書,如同師父給我們的家書及寶典。」果賢法師回憶師父住世時非常忙碌,每到一個地區都會主持皈依、弘講佛法、關懷護法信眾,法師還特別播放師父到中部地區關懷的照片,讓眾人再次憶起師父當年的勉勵。
「從書中不同的開示內容,也讓我們看見師父如何實踐佛法。」果賢法師分享師父面對不同的人,每每視對方的需求,回應契理契機與實用的法義,「經典所說的是平等知見,談的是法理法則;《法鼓山的方向》將知見化為實踐,談的是差別知見。」法師說明師父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精神教導我們,體現了二諦融通法,「應無所住」與「空」相應,是第一義諦、真諦;「而生其心」與「隨順緣起」相應,是世俗諦,「師父的教法及行誼,讓我們了解事物背後『空』的智慧。」
法師說明在《法鼓山的方向》中,師父已為我們指出了成佛方向,就是透過奉獻及菩薩行來成就。「法鼓山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是自覺,『建設人間淨土』是覺他。從自覺到覺他的工程,便是消融自我、成長自我,也就是菩薩行的成佛之道。」
如何深入閱讀師父的文章?法鼓文化特約編輯陳玫娟與眾人共讀師父2007年最後一次到臺中關懷,對大眾開示〈護持法鼓山與其他神廟有何不同?〉,藉以分享四個閱讀步驟:一、帶著問題,開始閱讀;二、循著脈絡,進入主題;三、理解內容,咀嚼思考;四、讀後反思,體解力行。並提醒大家閱讀師父的書,如果只停留於對佛法的「理解」,其實無法真正讀懂,必須經過親身實踐,才是「體解」力行。
果理法師關懷時表示,《法鼓山的方向》就是正確的方向,依循正確的願與行,生命才有價值,期勉大家共同學習,走向成佛之道。常慧法師希望護法鼓手們善加運用這本書,在各區進行關懷,將師父的願承接下來發揚光大。
禪坐會會長蔡家瑞感恩師父一生實踐佛法、弘揚佛法,「師父的行腳已明白告訴我們法鼓山的方向。」他發願將感動化為行動,在學佛路上當一名萬行菩薩,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師父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分享佛法;而讀書會的功能,就是分享師父教法。」中部讀書會悅眾廖禎崇表示,將規畫共讀《法鼓山的方向》,資深勸募會員陳修茵也發願邀約大家一起共讀,接引更多人認識法鼓山、護持法鼓山。
◎文:陳逸慧、林明蓉
◎圖:廖順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