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21/12/25 終身學習菩薩行 共尋安心之道

在保持社交距離中,如何從擁有到放捨?如何由自身安頓到關懷創新?身處多變的時代,菩薩的安心之道又是什麼?為了回答這些大哉問,12月25日法鼓文理學院於寶雲寺舉辦「終身學習菩薩行工作坊」,由僧大副院長常寬法師、文理學院教師群展開主題講座、對談及工作坊,共有80多位菩薩與會共學。

第一場主題講座由辜琮瑜助理教授分享「三生有幸、四境安樂」。她指出,三生有幸是指「生存、生活、生命」環環相扣,四境安樂是依於心靈環保四學程,共同創造心學習(生命教育)、心生活(社區再造)、心經濟(社會企業)、心生態(環境發展),來提昇人品、建設淨土。後疫情時代,從何處開啟安心之道?她表示,安心之道有門可入,即是尋找自己的本來面目,那是一條向內的道路,從內修的覺察到安頓、抉擇需要與想要,外化至個體到群體。

第二場主題講座由常寛法師分享「聖嚴行思與教育」。法師從師父就讀靜安佛學院時所發表的第一篇文章說起,當時葦舫法師勉勵青年僧,要努力將佛學研究透徹,方能擔負起傳承的責任。復興佛教在於僧教育的改良,能將佛法普及,便可創造人間淨土、促進世界和平。每個僧青年更要養成頂天立地的精神,先將自己所處的時代環境認清,然後才可積極朝向理想邁進。

第三場「安心之道與QA」,由陳定銘教授、葉玲玲教授、黃信勳助理教授等人與談。「善良的心比才能更重要!」陳定銘從心靈環保管理學的角度切入,提到有證據顯示企業行善,比只顧自身利益的組織,具有更長久的競爭優勢。他並分享用「四它」來面對疫後,用慈悲柔軟的心來面對眾生,保持自己的清淨心,便可享受活在當下的幸福。

葉玲玲教授分享的安心之道是:凡事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增長自己的慈悲心;凡事知己知彼、通情達理,不為自己的利害得失著想,便能開發自己的智慧心。黃信勳則提到上半年臺灣的水情,極端氣候造成缺水及淹水,還有影響全球的碳排放,導致萬物來不及調適。他表示,氣候變遷造成許多複合型災害,我們應奉行自然倫理,少欲知足、簡單生活,讓身心安頓在境教的場域中。

最後一場從「心」工作坊,學員從52張不同的「心」字卡中,抽出自己的「心」,包括:傳心、聽心、童心、寛心、達心……透過彼此互動與分享,學員從他人的生命故事,反觀自己的體驗。第一次走進寶雲寺的學員周惠那表示,聽到師父影片開示「面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深受感動及警覺,今後她將好好學習這門生命課題。學員林演萱抽到「真心」卡,她詮釋為「打從最深的心底,無遮無飾,就那樣流出來的真切。」這也讓她省思,自己尚未具足學佛及吃素的「真心」,今天分享後,她將好好用「真心」來學習佛法。

「聽心」字卡上寫著「聆聽來自內在的聲音,聆聽來自他者心上的聲音」,這顆心,會帶著我們往哪裡?辜琮瑜老師提醒大家,今天工作坊主題是「終身」學習,探索生命價值是一輩子的功課,她鼓勵眾人,文理學院没有年齡的限制,混齡學習更可開啟不同世代的對話,歡迎大家到法鼓文理學院進修,在生命的長河中,找到自己的學習脈絡,以及安身安心之道。

◎文:王春主

◎圖:廖順得、趙炳義、林辰禾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