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23/09/17 「華嚴與人生」第二講 轉化自心做主人

「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9月17日上午,中區法行會主辦的「華嚴與人生」講座,法鼓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接續第二講,266位聽眾相聚寶雲寺大殿聆聽。

重重無盡的華嚴世界中,如何看見內心世界?「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法師以《華嚴經》的偈子,說明每個人都是心的畫家,煩惱根源出於自心。例如,當我們所做的事未被肯定或接受,內心就會感到不舒服。層層剝離外在事相,找出自己在乎的是什麼?觀照自心,便可看見自己的內心世界,若內心充滿正向、慚愧或懺悔,心就在天堂;若覺得都是別人和環境的問題,心就在地獄。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師再引用另一首偈子,指出世間一切唯心所造,而禪修就是在修自己的心,作自心的主人。法師舉例,自己平日身處的環境附近,常有兩隻鸚鵡發出叫聲,有人覺得吵,有人卻不受干擾。「覺得吵,是因為心被外境影響了。」法師表示,學佛是一個轉換過程,從轉外境,提昇到轉心;從與外境對立,慢慢面對和接受,進一步將惡緣轉為善緣,甚至轉為法緣、道緣。

法師表示,人有三個特勝之處:記憶思考、懂得梵行、可以精進。因此六道中,只有人可以改變命運,「佛法能夠幫助人看見世間實相,從而面對困難、解決煩惱,這就是智慧。」

因陀羅網中,因緣重重無盡,每一法都相互依存,彼此影響,也因此「一毫轉無上法輪」,法師以Covid-19為例,說明微不足道的病毒,也能改變全世界,所以世上每件事都與每個人有關,「一滴水如果知道自己來自大海,它就開悟了。」

法行會副會長張芳民,也是臺中張老師的主委,當天與同修林金素、女兒張汝佩同來聽講。張副會長表示,自己以西方心理學的角度來協助個案,一連聽了兩場「華嚴與人生」,感受《華嚴經》與生活息息相關,「修行是一生的事,聽完講座後,更堅定學佛是值得繼續走下去的路。」

「我們遇到事情總想改變外境,沒想到要轉心念。」聽眾張學善菩薩分享,聽了法師講課,了解要向內觀照自己的心,從轉外境到改變心念,練習用佛法知見來轉化,即能化解問題與煩惱。

◎文:李宜倩

◎圖:趙炳義、林文勇、蔣馨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