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23/05/27 生死關懷第二講 現代佛教徒的臨終備案

寶雲寺「生死關懷四講」5月27日進行第二講,林其賢老師接續第一講「佛教經典中的老病關懷」,進一步闡述「現代佛教徒必要的臨終備案」,與285位聽眾分享如何用佛法為臨終做準備。「這門課程非常重要,佛教的生死學告訴我們,要好好地活。」寺院管理副都監果理法師關懷勉勵大眾,身體健康時努力修福修慧,臨終時佛號才提得起,才能自在前往下一段美好的人生。

佛教徒如何為臨終做準備?林老師分成四個部分來說明,第一是「善終的條件」,二是「提前準備」,也就是預立遺囑,三是「再提前準備」,指的是生前能做的「四道」,四是「現在開始準備」。

林老師參考許禮安醫師對安寧療護與「淨土發願文」的比較,以及臺大醫院訂定的善終指標,為眾人說明善終的條件。「若臨命終」是疾病末期,「自知時至」是告知病情,「身無病苦」是症狀控制得宜,「心不貪戀」及「意不顛倒」是對病人的精神支持與靈性照顧,「如入禪定」是宗教平和,能具足這些條件就是善終。

其次,林老師說明臨終的提前準備──預立遺囑,從臨終到身後,對外財、內財及法財的安排。外財是財產處置;內財是臨終醫護、臨終助念、遺體喪儀;法財則是遺願、傳家言等留給後人的話,林老師列舉近代大師及名人預立的遺囑,其中以聖嚴師父的遺言及末後說偈:「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勉勵大眾作為學習的典範。

林老師還請聽眾用三分鐘預立自己的遺囑,並提醒寫下遺囑後要與家人溝通,可從親友或社會新聞案例,開啟談論的契機,或透過相關文章或書籍,例如師父著作《歡喜看生死》等,與家人建立共識。林老師說明,預立醫療決定經醫療團隊評估確認,便可在健保卡上註記,協助末期病患及家屬獲得最佳的生活品質。

林老師提醒生前自己能做的準備,包括:四道──道謝、道歉、道愛、道別;還有「不怕死、不等死,福慧雙修、解行並重」,勸勉眾人「現在就開始準備,讓自己有安頓身心的法門,不靠外力,能夠自主,想走就走。」累積功德、福報與資糧,即是為臨終做最好的準備。

講座最後,多位聽眾提問:發菩提心的定義?已知走向死亡,延長生命是否有意義?佛教徒是否也朝向避免痛苦的安樂死?林老師回應,發菩提心是發菩提願,做為今生的嚮往、盡未來際的方向,還要有菩提行,可將〈四眾佛子共勉語〉當作操作手冊。提到安樂死,林老師表示涉及層面很廣,有些是自然死,像是近來討論的斷食,是器官步入衰竭,不想喝水、不想吃,是順應身體狀況,自然走向生命終點。

「講座打開了我的視野,對於生死問題,學習去面對及接受。」青年聽眾程依筠菩薩分享,一連兩堂課的學習,改變了她的生命觀,回頭再看96多歲的祖父,已不再感到擔憂及害怕面對。

◎文:張慧千、陳逸慧

◎圖:林秀慧、林文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