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23/06/03 生死關懷第三講 果賢法師分享如何看生死

6月3日仲夏週末上午,近300位聽眾齊聚寶雲寺,聆聽「生死關懷四講」第三講,由法鼓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分享「生死相隨:如何看生死」。法師深入淺出地闡述佛教的生死觀,同時導讀剛出版的《生死不惑──40則生死自在指引》一書,帶領大眾貼近聖嚴師父的智慧,學習自在看生死。

「生死學,是指從生到死的探討,是一門完整的生命學習。」一開始,法師先分享自己從小到大對生命的思考,小時候因受生長環境、民間信仰和傳說的影響,對死亡充滿疑惑和恐懼,直到青年時期,讀到師父著作《念佛與助念》,心中的問題才迎刃而解。

人死後去哪裡?誰決定生死?法師表示,從佛教的觀點來說,死生、因果同時,死亡就是通往下一期生命。人一出生就決定死亡,生命的長短和差異,是依過去生所造的業及因緣而定。法師進一步說明,生命都是在「惑、業、苦」中流轉,我們可透過三十七道品中的「五力」信、精進、念、定、慧,來翻轉業力。

「過去無法改變,未來不知在哪裡,唯一能改變的,是每一個當下。」法師提點眾人,隨時在生活中修福修慧,依「戒、定、慧」三學來修行,將日常生活漸次提昇至宗教生活、覺悟生活、解脫生活,至圓滿的解脫知見生活。

「師父面對生死的智慧,讓我們的生命更有著力點。」法師引領眾人翻開《生死不惑》,一起讀念目錄中的篇章標題,如同提起師父的叮嚀:「把生命做為修福慧的工具,既不貪戀生命,也不畏懼死亡;既不厭惡生命,也不逃避死亡,那就是生死自在。」

法師表示,決定往生的力量包括:隨業、隨習、隨念、隨願。提醒大眾隨時保持正知正念,讓願力大過業力,如同師父所說:「修行而隨願、隨念往生。」佛教徒要修行到隨念隨願,以喜悅的心,勇敢面對死亡、接受死亡。

「既是因果,就順其自然,為什麼還需要助念?」「不同宗教的生死觀不同,要用什麼態度面對?」最後Q&A時,法師逐一為聽眾的提問解惑。法師表示,決定往生的力量中,八成是隨業,一成是隨習,一成是隨念,助念是幫助往生者保持正念,臨命終時能牽上佛菩薩的手,聽聞佛法,了解有淨土可去。

「對您來說,基督教最好;對我來說,佛教最好。」法師以師父過去搭機時,回覆鄰坐一位基督徒的故事為例,說明每個宗教對死亡的概念都不同,而每個人的信仰與過去生有關,最重要的是尊重彼此,和諧相待。法師鼓勵眾人上YouTube或法鼓山網路電視台,聆聽更多師父「面對生死」的影音開示。

◎文:施緁羽

◎圖:趙炳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