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23/07/15 從了解到實踐 果賢法師續講三十七道品

接續第一講「生活中的覺悟之道」,由法鼓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導讀的《三十七道品講記》,7月15日在寶雲寺展開第二講,近140人求法若渴的心,在專注的眼神中展露無遺。寺院管理副都監果理法師以《法華經》核心義理「十如是」:「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期勉大眾體悟諸法實相,不只「知道與了解」,還要去「實踐」才能與法相應,得到殊勝的利益,走上光明解脫的路。

「三十七道品」包含: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法師將第二講的重心放在實際操作上,透過修行過程中的觀照體證、生活中的事例,說明佛法如何實踐在生活中,如何活用而產生有智慧的生命力,以及如何讓人在困頓挫折中,找到光明的方向、再度站起來的著力點。

法師期勉大家「不要白白受苦」,遇到每件事,都要去思維「我從中學到什麼?體會到什麼?」法師表示,學佛的路上如果資糧不夠,就會遇到許多麻煩,所以要隨時儲備資糧,方法就是常用「觀、照、提」,讓自己保持正念、正知,清楚、放鬆,不放逸。而消除瞋心、慢心的方法,首先不要拿自己的尺,去要求別人,「學佛是要內觀,先改變自己、規範自己。」

「環境是我們的鏡子,會照出我們的煩惱,境界會讓習氣現前,讓我們有機會去面對與改變。」法師表示,「心」是我們的老師,用正知正念去面對境界,不執著在「相」上,了解這些現象都是因緣和合,短暫存在,就會減少很多煩惱。再者「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煩惱以忍辱為菩提」,以此心法,就不易受煩惱束縛。

法師推薦大家閱讀聖嚴師父著作《找回自己》,可了解「我」只是一連串念頭的延續,「根本沒有我」(無我),我們所認識的我,都是「我的……」,是「我所」擁有的事物,不是「我」。雖說是「無我」,但我們還是要藉由「假我」來修「真我」,達到自我的提昇與淨化。

法師分享「苦」有兩種,一是「製造更多苦的苦」,例如:出嫁;另一是「止息苦的苦」,例如:出家。前者在輪迴中繼續造業,後者是覺醒,能夠出離與止息苦,兩種「苦」端看自己的抉擇。從「出嫁」變成「出家」,是法師生命的重大轉折。法師說,很慶幸自己選擇出家,一個人很容易放逸,在僧團中學習,精進心容易提起。除了感恩,法師並發願盡未來際,不被情所苦,生生世世都出家。法師的生命歷程,帶給大眾深刻的啟發。

有人提問:「照顧家人與道場執事,二者如何兼顧?」法師建議用「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來面對與處理,先讓家人安心,練習在任何環境下安住,同時感恩煩惱的示現,讓我們在苦中看見光明契機,如此就能擺脫「惑、業、苦」的輪迴與流轉。

法師播放聖嚴師父的一段開示影片,師父談到自己是一個普通人,能力不足、智慧不夠,所以要時時努力。法鼓山的成立,是依靠眾人的智慧與力量共同成就,很感恩大眾的奉獻與付出。「知恩、報恩是法鼓山的根本理念。」法師藉由師父的開示,分享用感恩心面對一切人、事、物,是出離煩惱快又有效的方法。

「三十七道品」的開展,就像種子(四念處)長成大樹,有肥料(四正勤)提供營養,樹根(四如意足、五根)吸收養分,樹幹(五力)支撐花葉(七覺支),結成果實(八正道),如此長出一棵屹立不搖、花果繁茂、滋養十方的大樹。

果賢法師的分享,讓人窺知佛法的奧妙,大眾不禁讚歎:「學佛真好!」法師建議大家有煩惱時,打開《法鼓全集》或收看《大法鼓》,都可找到解方,勉勵大家在學佛路上,做好自己、廣結善緣、培福修慧,趨向更圓滿幸福的人生。

學員們歡喜感恩法師來授課。葉素茵菩薩說,法師以切合時代的用語、生活化的實例、輕鬆豐富的內容,傳達深厚的法味,是指引我們方向的明燈。屈靈玉菩薩對於師父在影片中敘述年譜完成時,看到自己辛苦的過程,不覺得自己了不起,而是感恩眾多菩薩一起成就,「感恩師父為我們上了重要的一課。」

透過法師講課,江晏瑢菩薩了解苦來自於自心,有願就不會抱怨,她也深感「佛教徒的修行,就像修復古蹟般,需要一點一滴地完成。」施伊庭菩薩分享,法師解答學員提出的問題,內容有方向、有方法、有福田,受益良多,「很感恩有這個聽聞佛法的機緣,讓心靈再一次洗滌與淨化。」

◎文:陳秋月

◎圖:林秀慧、邱森、林文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