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15/01/18 法華講壇活動報導-看!美善正在流轉

撰稿人/朱美黛
◎美善之力因何而轉?

  如果有人問你:學佛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請問,你會如何回答?

  如果,我們能先拋開玄妙難解的輪迴不談,放下修學成佛的遙遠目標不論;老實講,我們所求的,不就是「讓自己當下的人生更美好」的可能性嗎?況且,離開今生、現在,我們能把握的,還有什麼呢?
  對大多數的人而言,宗教最動人的地方,未必在於建構一個死後的天堂,而是能夠為活著的人,創造更多足以溫潤人心的「美善力量」。如果人間能夠有源源不絕的「美」與「善」不斷流轉,那麼,這個世界,就是天堂! 
  維摩詰經云 :「唯其心淨,則國土淨」,也就是說:透過自我內在的淨化,將可達到淨化人間的目標。因此,聖嚴師父用「心靈環保」提醒我們:「心念」才是我們應該念茲在茲的修行核心。至於,那些能夠流轉人間,滋潤人心的「美善力量」,當然,也是源自我們那純粹無染的「心念」。當心念能夠清淨,而又能專為 「成就人間美善」而發之時,聖嚴師父說,那就是願力!
願力,因為清淨,所以強大。
  因此,法鼓山寶雲寺在2015.3.28落成啟用前,為了激發、匯聚大中部地區所有法鼓人的清淨願力,力求將佛法的智慧與好處,以更貼近世人的語言,介紹給更多正在追求「生命真善美」的「有心人」。於是,從2014年的8月開始,到2015年的2月之間,以每月一場,共計七場的法華智慧講座,期望再次凸顯佛法的教育功能,為我們身處的大環境,創造更多的「美」與「善」,讓每位「有心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絕妙人生!
  就在2015年1月18日的午后,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惠蓀堂裡,聚集了4000位準時赴約的「有心人」、320多位忙碌多日的法鼓山義工菩薩,以及遠從馬來西亞前來的繼程法師、從香港特別到來的「歌神」張學友、還有一大早搭機從日本趕回來的蔡明亮導演。他們在這個特殊的時空交會處,以佛法為基礎,以真誠心為管道,一起為我們體現了:讓人間美善能夠不斷流轉的,就是源自每個人內心深處那股渴望「自利利他」的動人力量!
  接下來,請容我將當天的所見所聞,拆解梳理後,分別陳述,以求清楚呈現:成就這場盛會背後的,那一股股細細的、潛伏湧動的、穿石涓滴的美善之力……
◎聖嚴師父開示:效法普賢菩薩,發願行善!
  雖然師父的肉身早已捨報,但是透過影片,在整場座談會的一開始,所有的法鼓山弟子和與會大眾,都在師父的身影言語中,再次溫習、體驗到一代禪師的慈悲與智慧。師父在影片中幽默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追求世俗之人的「上、中、前、後」――吃飯老想坐在上頭,照相總要站在中間,凡事都要上前指揮,真要做事了反倒躲到後頭!
  師父以法鼓山義工無我奉獻的例子,勸勉大家要像菩薩一樣:「難忍能忍、難捨能捨、難行能行」。他說:「什麼叫難?不願意做,就是難!」他勉勵大家:「菩薩無難事,只怕不發心!發什麼心?發菩提心、發慈悲心、發包容心!」
  是啊!不發心,哪有力量?就是因為有師父當初的發心,所以才有今天的法鼓山僧團與弟子們的努力。美善的力量,就是這樣一代一代,不斷傳遞,流轉人間……今天,我們也在師父的鼓勵之下,開啟了這場美善的盛會,見證了人間的溫暖。
◎繼程法師強調:「沒人做的,我就去做」的隨緣與放鬆
  繼程法師在整個座談會的過程中,一直以一種身心放鬆的姿態,侃侃而談。
面對主持人提問:「為了達到美與善,我們總是在努力追求所謂的『好還要更好!』但是,到底怎樣才算是『更好』?」
  法師淡淡表示:「不必去想怎樣才能『更好』,只要能夠做到自己能做的『好』就可以了!」
  他說:「當我們陷入疑惑時,應該回歸自心去省思。因為我們的心有三種功能,分別是理性、感情與意志。佛說:我們之所以迷惑,就是因為理性的功能沒有發揮,不明事理,所以個人不好的習性才會不斷輪迴出現在生活裡。如果理性的功能可以強化,就可以由『迷』到『覺』,由『覺』生『悟』。如此,就能多爲他人著想,而不會去傷害別人了!」
  關於發願,他說:「我沒發過什麼大願。但是,只要是有需要人去做,而又很少有人願意去做的,我就去做。就像我當年因爲喜歡佛法,又聽法師說:現在願意出家的人很少!所以,我心中就動了個念頭,想說:在很少中,多ㄧ個,就很多,所以我就出家嘍。而且我發了願以後,也不會想努力去完成。我只是一直去做。我通常很被動,但ㄧ直做下去以後,因緣就會讓我無法再被動下去。就像 聖嚴師父病重時,我聽說帶禪修的法師很少,所以,我就去帶。結果,就ㄧ直帶到現在。每次,在佛前發願,我就只是唸菩薩的四弘誓願,我不會去想自己做得好或不好,我只是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因應當時的因緣如何,我就做多少。我覺得只要隨順因緣,努力去做,就是『善』,就是『美』。」
  最後,繼程法師還不脫禪師本色,留下一段充滿禪味的叮嚀讓大家去參:「我最喜歡 心經了!也勸請大家要努力去讀通自己的心經喔!」
◎張學友追求:「當個好人,完善此生」的積極與謙卑
  真正認識張學友,其實真的是在這一會。
他的謙卑與真誠,讓所有在座的人都感受到了!
  負責接待的義工們最津津樂道的,便是他一下車便恭敬合掌向大家鞠躬問安,在聽聞寶雲寺的導覽過程中,也一直保持微笑專注的恭敬態度。甚至用完午齋,準備上台前,還特意到隔壁,向服務的義工菩薩們深深合十,感謝大家的付出……
  張學友在座談中,不斷強調自己的「普通」與「平凡」。
  他告訴大家:「多年來,我一直努力保持一個『普通心』。我告訴我的孩子:我與別人的父親沒有不同,我們都努力工作維持生活。只是我的工作會與很多人接觸,而我努力工作的結果,是會被很多人喜愛與關注,所以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我希望他們知道,這一切都是正常的『發生』。我們沒有超能力,必須要把自己視為一個普通人才行!」
  當主持人葉樹姍小姐問他對於美與善的體驗時,他謙虛地說:「我不太懂什麼叫做『美』,因為『美』的定義,人人不同。所以,我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表演,因為我跟大家一樣,只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大家有的情感,我也都有。我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能讓更多人覺得這樣表演是『美』的;但是,到底能不能被接受?這還是感受者的決定,也不是我能掌控的。我自已不美,所以,我所擁有的美都是從外面吸收來的。如果將來有一天我真的懂得『美』到底是什麼的時候,我會再來向各位報告。」
  在座談會的最後,主持人回扣主題,強調本次講座呼應的精神是普賢菩薩的發大願,並進而詢問他:過去是否曾經有發願的經驗?而今,年過半百,對自己未來的人生又有怎樣的心願?
  張學友微笑地平淡表示:「十多年前,我與聖嚴師父對談時,曾說過自己的願望是:做個好人。現在,還是沒變。但是,我真的覺得這個願望很困難!因爲,所謂的『好』,似乎是沒有極限的!我到底要好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個好人?何況,所謂的『好』,也不只是自己發心努力就可以達到,還要關注考慮到他人的感受才行。因爲,我可能會為了達到自己認為的『好』,而去傷害到別人,那麼,這樣的『好』,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好』。而且,想要當一個好人,究竟要好到什麼時候才算足夠?現在,我清楚知道,這其實是需要用自己的一生、一輩子去努力的目標。我到現在還在努力,我不想放棄!我知道:『完善自己』是一生的工夫,我會繼續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同時持續小心觀察自己的行為,有錯要能改。因爲現在我若犯了錯,別人也未必敢告訴我。我知道自己有佛法所說的『所知障』,我希望自己內心的是非判斷能夠很清楚,可以在『迷』中,持續朝『覺』與『悟』的方向前進。我真的很希望將來有一天,能看到自己達到成為一個好人的這個心願!」
  今天,在張學友的身上,我們確實看到他在修行美善的道路上,好學不倦,友愛眾生的努力。雖然,我們還是非常喜歡他的歌聲;但是,從今以後,我們更喜歡的,是他內在那份努力「完善此生、當個好人」的積極與謙卑!
  繼程法師在座談結束後,以圓潤的篆筆,寫下介乎楷、隸之間的「學」字,贈送給張學友,似乎也隱隱呼應了歌神身上這份誠懇樸實的「完善」願心。
◎蔡明亮展示:「面對真實,無所追求」的恬淡與滿足
  蔡明亮導演在整場座談會中,ㄧ直以微笑而專注的神情觀看著臺上的每個人,並且不時觀察臺下眾人的反應,細膩得ㄧ如他的電影。
  當他在中場時,態度輕鬆,自然而然說出:「其實,今天上台後,我的肚子ㄧ直很不舒服,大概是一早搭飛機又一路趕來,太累的緣故;不過,通過專心聆聽並參與大家的討論後,現在好像也不太痛了。」這真是讓大家吃了一驚!然而,由此也讓大家感受到導演對這場講座的重視。
  他在講座一開始時,曾說了一個最近自己所經歷的美善經驗:「就在今年1月3日的清晨,我在新店山區的家裏,被一連串的敲門聲驚醒,打開門一看,是一對陌生而焦急的臉龐。原來有ㄧ隻狗被山區裡的捕獸器夾傷了,這對夫婦四天前就發現這隻狗,但是牠即使受傷也不肯讓人靠近,遠遠地,一見人就躲。丈夫說,最近這三個晚上他只要一閉眼就會看見這隻狗滿腳都是血的慘狀,怎麼都睡不好!今天他又看見這隻狗,幾忽已經奄奄一息,所以再也沒有力氣逃開。他們請我幫忙打電話申請救援。這隻狗後來被截肢,救回一命。無論如何,我想,至少這對夫婦從那天開始,應該就能睡得安穩了吧!我不知道為何在這附近的山區會有那麼多捕獸器?我覺得這樣是不美的;但是這對一心想幫助狗的夫婦,卻是極美的。我想,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人世,有美,也有醜。」
  從導演的言談之間,可以發現:他總是習慣隨時從現實中抽離,以一種俯瞰的視角,觀察紅塵俗世裡云云眾生的喜、怒、哀、樂――其中,當然也包括他自己。
  他說:「我出生在馬來西亞的農村,那是一個非常純樸的地方。長大後,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我離開,進入都市……如今,我跟好友李康生一起在新店山上買了一片廢墟。大家看到我住的地方,可能會以為是鬼屋!可是,住在這裡,我每天都能看著山景,看著各種顏色奇怪的蜜蜂、蝴蝶飛來飛去;有時候,下了雨,還會有各種顏色、造型奇特的青蛙趴在我的玻璃窗上……我很滿足!在這裡,我才覺得自己活了過來。現在,我才明白:原來這輩子,我一直在找一座山。」
  談到發願時,他恬淡地說:「我是個很容易滿足的人,現在的我,沒有什麼願望。我很滿意自己的這一生――沒有戰爭,不必挨餓。這幾年,我覺得自己特別愛這個世界,也許是因為我可以靜下來……我喜歡靜靜地去看每個人的樣子。我覺得人生如夢,但很美好。也許未來的世界會更亂,因為人心更混亂了;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放慢。」
  導演說自己一直很喜歡誦讀金剛經,尤其特別喜歡經中一再出現的「云何應住?」 他說:「不過我總是把『云』這個字,想成天上的那個『雲』。」
  從今天導演的發言中,我們確實也感受到他體認「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的清明之智;而這,又正好呼應了繼程法師在會後以流動的行草,親筆題贈的「明」字。 
  座談結束後,我剛好有機會站在導演身邊,我忍不住冒昧請問他;「您說喜歡把『云何應住?』想成『雲何應住?』請問您知道法鼓山即將在台中落成啟用的中部大本山就叫做『寶雲寺』嗎?」他略顯驚訝的點了點頭,也許是訝異於:哪來這個人?怎麼沒頭沒腦的問了這樣一個奇怪的問題吧!其實,我想告訴導演的,是聖嚴師父命名寶雲寺的深意,只可惜時間不夠,無暇多論。
◎320位義工菩薩歡喜無我的寶雲布施
  聖嚴師父當年以「寶雲」名寺之因,可從師父的著作《行雲流水》一書得知:「山高水自流,不為什麼;無心雲出岫,如來如去。因緣如此,自然如此。這不正是諸佛菩薩的化世功德嗎?行雲流水,澤被群生,無住無著,無我無人,但確又是適如其時、適如其處、適如其分地或降為水,或生為雲;只要眾生得益,管他是雲是水……法鼓山的共識,就像行雲流水一樣,以智慧的行雲提倡全面的教育,用慈悲的流水落實整體的關懷」。所以,「寶雲」,就是智慧的「行雲」,是流動的,是自在的,是為普潤眾生而來的!絕對不同於「空幻縹緲」、「漂泊無依」的世俗之雲。
  為了圓滿2015年1月18日這場與眾不同的「佛事」,許多義工在幾個月前就不斷開會、不斷討論。這些都必須占用大家上班之餘的假日閒暇之時,但是,大家卻都是歡喜的!猶記得座談會的前一天,當我們進駐惠蓀堂,開始打掃整理時,空氣中還瀰漫著濃濃的霉味,廁所、走道也都布滿灰塵。但是,大家齊心協力忙碌了一整天後,一切煥然一新,清淨無染!
  就在座談開始前一個小時,會場開放進場。而在觀眾進場前的15分鐘,我看見一位師兄,手拿輕煙裊裊的檀香爐,以行禪的安定步履,緩緩繞行整個會場。那莊重的神態,比舞台上任何華麗的舞姿更撼動我心,因為,這才是真正落實在生活中的修行啊……後來,我聽見入場就座的觀眾們喜悅的讚嘆:「哇!這裡面怎麼這麼香!」他們或許不知道,這些他們所感受到的「美好」,其實是許多義工菩薩們以「善念」努力護持之後的成果,所以我才要書寫記錄,留下真實。
  聽負責餐飲的義工們表示,為了準備座談會當天所有遠道而來的貴賓們以及義工菩薩等工作人員的餐飲,他們前一天就開始準備,忙了一整天;到了當天一大早,7點就開始集合、烹調、裝飾。雖然這麼忙、這麼累,大家卻都引用師父的話語,笑著說:「不會啦,我們都是忙忙忙,忙得很快樂!累累累,累得真歡喜!」如此無我的「利他」願力,不就是師父期許的普潤眾生的寶雲布施嗎?
  行文至此,我還是忍不住想起在寶雲別苑裡看到的一聯偈語:「人生如夢誰都會說,終生作夢怎麼不醒?」
  沒錯,人,就是要醒了,才能如金剛經所云:「無所住而生其心!」要當普潤眾生的寶雲,確實還是得先從「生心發願」開始――發菩提心、發慈悲心、發智慧心、發包容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會場側記:13隻導盲犬的學習之旅
  在整場座談會的角落裡,從頭到尾,有13隻乖巧的導盲犬靜靜趴在地上,跟著大家一起聆聽了整整兩個小時的座談。因為他們正在接受訓練,學習在公共場合中應有的禮貌。由於台灣約有56000多位的視障朋友,但合格的導盲犬卻只有不到40隻的數量,所以法鼓山的義工中,就有人長期擔任導盲犬的寄養家庭。他們在導盲犬2個月的時候,開始照顧這些將來要成為盲胞助手的狗狗,直到牠滿一歲或一歲半以後,再交還導盲犬協會進行下一步專業的訓練,約六至十個月訓練完成後,即可開始與視障者進行配對。而在寄養家庭的這一年中,狗狗們必須學習「社會化」的生活,例如定點大小便、適應各種環境、練習到餐廳及搭乘交通工具時能安靜趴在座位下等等。因此在我們的法華智慧講座中,也有13隻導盲犬參與這場盛會。
  在我們的眼中,牠們也是菩薩,是即將盡形壽、獻生命,為人類付出奉獻的菩薩。看著這些年紀尚幼,卻異常溫馴乖巧、眼神忠厚老實的狗狗菩薩,真讓人忍不住有些心疼。雖然牠們不會發願,但是牠們的使命卻是無比的高貴。
  下次,如果您有機會在公共場所中欲見牠們,請記得遵守導盲犬「三不一問」的原則――「不餵食」、「不干擾(撫摸)」、「不拒絕」這是為了避免影響導盲犬的工作,造成視障朋友的危險;而如果看到視障者朋友在公共空間猶豫徘徊不前時,也希望您能「主動詢問」協助他們。
◎雙手合十,微笑離去的與會大眾
  座談會結束後,陸陸續續聽到許多義工菩薩們表示:「記得當天進場時,大多數的人,都是眼神略顯不安,急著尋找自己的座位;但是到了散場後,離開的人群中,多數人在看到會場服務的義工們,都會面帶微笑,感謝大家;有的甚至也學義工合掌為禮,讓大家心中都覺得好溫暖。」想來,這些與會者,不論是因佛法而來,還是因為張學友、蔡明亮而來,亦或是為了探索如何「活出絕妙人生」而來,總之,最後應該都是有所得、有所感而回的吧! 
  因為,這是一場眾多美善心念交織互生的盛會。為了探索「讓自己當下的人生更美好」的可能性,在這個陽光燦爛的冬日午后,我們共同圓滿了此生此會。
  聖嚴師父一生努力的目標,就是「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他將世人難解的佛法精隨以「心靈環保」的理念,平易道出,期望大家都能守護自己的清靜心,建立「自利利人」的價值觀,讓自己與他人都能得到健康、快樂、平安的身心。
  2015年,1月18日的午后,在中興大學的惠蓀堂裏,有將近4500人,在2個小時中,共同享受了由眾多美善之力所構築出來的人間淨土。
維摩詰經云:「唯其心淨,則國土淨」……
你的心,清淨了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