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01年聖嚴書院中區98班結業參訪

101年聖嚴書院
中區98班結業參訪活動紀錄

聖嚴書院中區98班(三年級)在4月29日舉行結業參訪,一行人參訪了法鼓山的發源地:中華佛教文化館、水月道場農禪寺及三級古蹟齋明寺。這次參訪除了尋根之旅、參觀分支道場外,學員們對接待法師們的開示都有深刻的印象,也期許自己能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並分享給他人。
早上五點多,聖嚴書院中區98各班(台中、彰化、員林及南投)的結業參訪領隊及車長們已各就各位,為參訪學員及其眷屬準備名牌、早餐及飲用水等,等待學員及其眷屬的到來。待一切就緒,我們即出發前往位於台北北投區光明路的中華佛教文化館。
中華佛教文化館是師公 東初老人在民國四十四年興建,作為推展佛教文化事業的基地。

師公圓寂後, 聖嚴師父銜其遺志─興辦佛教教育文化事業及社會慈善事業,成立「財團法人台北市中華佛教文化館」。1985年秋,師父也在此處接續開辦「中華佛學研究所」,直到2001年9月才遷至法鼓山上。
這次有機會能到文化館參訪,學員們都抱著感恩的心情來尋根。下車後,由接待師兄師姐的引導,先到五樓禮佛。果諦法師用諸葛亮誡子書中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以及清朝乾隆皇帝與鎮江金山寺旁老和尚的對話來提醒大家。法師說:世間人無論貧富,均與名利打交道,煩惱出自於太多非分的欲望。若能練習少欲知足,內心才能平和。
三樓陳列師公 東初老人的法像、臨濟宗及曹洞宗歷代祖師的牌位、人生雜誌留存本、聖嚴師父博士學位證書等。在高純如師姐的解說中得知,近代佛教四位大師:師公 東初老人、虛雲老和尚、靈源老和尚及太虛大師對聖嚴師父的影響很深,也因為大師們致力於佛法的弘化,才讓佛教現代化,加上師父提出的理念:「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廣為大眾認同,才有今日的法鼓山。
第二站是前往農禪寺。農禪寺創建於1971年,是東初老人根據百丈禪師創立的叢林制度,以務農、禪修為主的生活而命名。目前因農禪寺正在改建中,所以知客師果仁法師、常書法師及監院法師果懺法師在寺外的臨時大殿內接待我們。雖然外面飄著雨,但大殿內法師們與接待師兄姐的殷勤招呼聲,像是歡迎離家歸來的遊子,親切而溫暖。的確,早期的農禪寺是文化館的下院,舉凡大型法會及活動,大都在此舉行。參訪的師兄師姐們有些也是在農禪寺皈依及受菩薩戒的,這次參訪對我們來說,感覺像是回到家一樣。
用過豐盛的午齋後,天氣放晴。我們便沿著工地四周參觀。農禪寺將改建成水月道場,佔地較原先大了許多,預計今年12月底可完工。第一次參訪的菩薩們,看過示意圖後,再比照工地實景,對未來以水月道場呈現的農禪寺充滿期待。而參訪過的菩薩們,對景物的成住壞空,對無常的體驗,感受特別深刻。
道別農禪寺後,我們往最後一站:桃園齋明寺出發。齋明寺的建築是以三合院式閩南傳統建築為其特色,原為齋教的廟產,也是三級古蹟。在1999年,法鼓山承接下齋明寺的法務工作,並由聖嚴師父擔任第七任住持。由於此次參訪人數較多,齋明寺導覽解說組共派出五位解說員為我們解說。目前齋明寺前棟建築物是經由法鼓山整修而成,因其為古蹟, 聖嚴師父指示要以「整舊如舊」的原則來處理,盡量維持其原有風貌。而後棟新建的禪堂是去年十月完成的。在解說員的說明中,我們得知齋明寺的歷史、與日本佛教寺院的聯繫及交由法鼓山管理的因緣,也了解齋明寺古蹟建築的特色及新禪堂環保綠建築的設計。新舊建築則以迴廊通道的方式來串連,串連齋明寺的新舊空間,也串起了古與今,在消長的變化中,互補互融。
解說完畢後,大家一起進新禪堂打坐。天氣悶熱,進入禪堂後直接坐在石地板上,頓覺清涼,心緒也漸漸安定下來。待大家都到齊後,台中寶雲寺果雲法師特地來關懷大家,並以師父的「隨時服務他人,終生幸福;有力不結善緣,後悔莫及」與大家共勉。齋明寺監院法師果耀法師也開示:佛法主要是給人用的,要在日常生活上練習,對自己才有幫助,也才能分享給人。
離開齋明寺後,我們踏上歸途。在車上,用完齋明寺準備的藥石後,即是參訪心得分享時間。不論是第一次參訪或是多次參訪的學員,除了解三個道場的建築及歷史外,大家對法師們的開示都印象深刻:學習佛法要解行並用,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深深感恩佛陀遺教、感恩祖師大德的傳承、以及感恩 聖嚴師父創建正信的道場—法鼓山,讓我們能親近三寶,學習佛法。
而這趟參訪不僅僅是尋根與參觀寺院而已,身為法鼓人,肩頭上更有弘揚佛法的使命,誠如 聖嚴師父所說: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佛法帶給我們的好處,要讓更多人知道,讓更多人受惠。並且,也期許自己能將所學的佛法用在日常生活中,自利利人,提升人的品質,進而讓淨土在人間實現。
紀錄者:台中聖嚴書院初階98班蔡君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