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寶雲寺的護法火車頭(唐家珪菩薩)

民國78年,聖嚴師父創辦了法鼓山,護持法鼓山建設的臺中護法會,也在短短數年內成立,師父的軍中同袍──唐家珪菩薩,承擔起首任召集委員的重任。猶如臺中的護法火車頭,30多年來,唐家珪菩薩參與了法鼓山在臺中發展的歷程,從四處搬遷到永久道場寶雲寺落成,每一個歷史性時刻,都有他引領大眾學法、護法、弘法的身影。

我們懷著感恩的心,11月底隨著寶雲寺十週年關懷團隊,拜會寶雲寺的「家中寶」、高齡90歲的唐家珪菩薩。團隊帶領人之一朱惠斌師兄率先開場,談起了自己與唐菩薩的因緣。10年前為了籌建寶雲寺,朱師兄與專案團隊策畫「寶雲基石」募款活動,當許多人還抱著遲疑的時候,「是唐家珪師兄,首先站出來大力支持,甚至放下自己的工作,把寺院的事擺第一,陪著我們到中部各地向信眾說明,推動『寶雲基石』募款活動。」

朱師兄說,當年「寶雲基石」活動開跑時,唐師兄在佛前祈願,抽選的第一顆基石編號,正是「119」!唐師兄當下脫口而出:「消防隊是救人的生命,寶雲寺是救人的慧命!」這顆見證諸佛菩薩護念和期許的「119寶雲基石」,目前典藏在寶雲寺七樓故事館,也是唯一留在寺院的基石,代表著唐家珪菩薩與眾多護持菩薩,猶如一顆顆從地湧出的基石,築造起守護後代子子孫孫的寶雲寺。

回溯到民國77年,唐菩薩從報紙中得知,昔日同袍聖嚴師父將蒞臨臺中中興堂演講。自45年分別後,兩人即未再見面,藉著這次機會終於會晤,也牽引出唐菩薩學佛護法的因緣。「78年臺中的信眾人數不多,僧團法師每月一次到臺中關懷,輪流到居士住家教禪修。」唐菩薩回憶,81年搬到柳川東路的共修處後,開始有念佛共修,自己與念佛法門特別相應,從此開啟了學佛修行之路。

勤修念佛的唐家珪菩薩,也與多位菩薩開始推動助念關懷。他回憶,當時第一場助念是到苗栗,三個人誦念到凌晨三、四點;第二場跑到臺南一處山上,晚上10點出發,從12點助念到隔天6點。「由於我的工作時間較自由,只要接到助念需求電話,一定馬上出發,當時平均一星期有三場助念。」

至今助念超過300次的唐菩薩表示,師父曾開示:要落實關懷,助念是最好的關懷方法。也因此,當年為了推廣法務,四處助念廣結善緣。「為了以佛法利益亡者、安住生者,我大量閱讀佛法書籍,自己也受惠,體會到助念既是利人,又是利己。」唐菩薩說。

雖然當時臺中已有共修的據點,卻因沒有法師常住弘法,法務推動總是不得力,接下第一任召委的唐菩薩,心中一直繫念這件事。「記得當年中秋節前夕,各地召委到農禪寺開會,大家都離開後,我單獨留下來,請求師父派任常住法師到臺中。」唐菩薩印象深刻地說,隔天早晨,自己心懷忐忑,即便果醒法師端來水果和月餅,他也無心享用,直到師父在齋堂宣布:「唐家珪菩薩,果燦法師將到臺中擔任輔導法師。」聽到了這項喜訊,他終於放下了心中大石,「也許是當下太高興了,竟然忘了跟師父說聲『謝謝』!」

臺中信眾的護法和共修據點,從柳川東路、忠明路再輾轉至市政路,由於共修人數眾多,空間不敷使用,加上鐵皮屋老舊漏水,完成購地之後,僧團決定原地重建寶雲寺。民國104年,落成典禮前的感恩晚會上,當燈光由1樓逐層綻放光明至12樓,寶雲寺點亮了一座城市,也照亮了唐菩薩臉上的淚水,他感念著一路走來的艱辛,感恩著所有人同心共願的努力,終於成就了一方清淨修行的人間淨土!

「我們絕不是今生才開始學佛,一定是有宿世因緣才會在寶雲寺相遇!」翻閱著關懷團隊特別為他製作的歷年活動相本,唐菩薩的記憶又鮮活起來了,笑語聲連地說起30年的時空變化,一切功不唐捐。

「佛說三界如火宅,我們要發願前往西方淨土,圓成佛道。」每天念佛號四萬聲,至今精進不輟的唐菩薩,不僅如此自我期許,也勸勉我們晚生後輩,多念佛,精進修行,珍惜前人所種下的福田,朝著成佛的道路勇猛前行。

文:林伸品、婁明蒂

圖:寶雲寺

TOP